2021年12月17日,第三屆新中地論壇在武漢中地科技園舉辦,論壇旨在促進思想交流、技術探討,產業拓展以及創新創業孵化,推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及生態圈建設。本屆論壇由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地理信息系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新中地教育聯合主辦。為了響應國家的疫情管控要求,論壇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邀請來自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清華大學、長江大學、三峽大學以及地信領域相關企業的專家和學者聚此,共同展開學術研討和智慧碰撞。
會議伊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謝忠教授為本次論壇致辭,新中地論壇是GIS學術界一個新生的、有朝氣的平臺,“開放、融匯”是論壇的宗旨,論壇自創辦以來,積極探討和推動我國地理信息理論創新與前沿技術探索、教學體系建設與人才培養、融合創新與促進產業發展,成果有目共睹。
為進一步促進地信產業高質量發展,展現最前沿科技成果及轉化應用,本屆論壇的特邀報告、學術報告環節,邀請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高等院校和企業以及各行業各領域的特邀專家、學者分享科技成果及創新歷程經驗,力求能為所有的參會者奉獻一場GIS專業的饕餮大餐!
在特邀報告環節,首先由武漢大學艾廷華教授帶來主題為《知識圖譜視角下的機器地圖》的報告,此項研究成果榮獲2021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本報告的研究從地圖服務于人和機器的差別出發,剖析了地圖的抽象性與具象性特征,以地圖的抽象性為核心,構建了以空間型知識圖譜為基礎的機器地圖模式。
武漢大學邵振峰教授帶來《自然資源空地協同監管關鍵技術及應用》主題報告,此項研究成果榮獲2021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報告圍繞自然資源空地協同遙感監管需求,討論空地協同遙感監測相關關鍵技術,并分享面向空地協同耕地遙感監測、城市不透水面監測、生物量遙感反演和草原遙感監測等應用。
中地研究院陶留鋒院長則分享了《自主可控高性能地理信息系統關鍵技術與應用》主題報告,此項研究成果榮獲2021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報告從面向實體的全空間數據模型、全時空對象分析體系、高安全的軟件體系架構等方面闡述自主可控地理信息平臺軟件的技術創新,并通過融合創新產品、先進技術、產業生態、行業應用等資源,不斷推進國產化自主可控地理信息軟件平臺發展。
在學術報告環節,同樣精彩紛呈,干貨滿滿。清華大學白玉琪研究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徐永洋副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何占軍副研究員分別圍繞太空探索的創新技術和研究成果、遙感影像關鍵地物提取與智能制圖方法研究、地理大數據支持下的典型犯罪事件空間場景應用等內容,與現場及線上觀眾展開多層次的分享與交流。
會末,國家地理信息系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劉永教授做論壇展望,她講到,本屆論壇亮點頗多,既有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優秀成果展示,也有頂尖的院校科研學術報告,可謂含金量非常高,歡迎更多的專家、學者加入新中地論壇,共同交流經驗、分享成果。
國家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吳信才教授對新中地論壇未來充滿信心和期待,他希望通過舉辦新中地論壇,能促進思想交流,推動地理空間信息研究多元交融、縱深發展,也鼓勵組辦方和各位專家、學者繼續堅持這條路,形成合力,逐步開創立足現代、面向未來的地理空間信息發展新時代。